教育部訓委會三組主任柯今尉說明,「性別平等教育」屬於「重大議題」,在中小學規定一學期上四小時,採融入課程的方式進行教學,所以並不會有一堂課做「同志教育」。
而問題所在是,中小學課綱只有「性別平等教育」,而沒有完整的「性教育」。與性教育有關的內容,支離破碎的在不同系統下各自運作。教師在沒有系統的目標下,只能以自己的專長或背景對性教育「各自表述」。
從過去到現在,一直缺乏性、愛與感情教育,讓父母和教師在面對資訊氾濫的危險「性」時代,毫無導航裝備。他們感覺孩子身處險境,卻無力指引。這才是比「同志教育」更重要也更關鍵的困難。
就如新北市積穗國中性平輔導團老師龍芝寧認為,性別教育的最高層次是生命教育,在生命教育之下有人權、性別平等教育、性教育。如果老師只教半套,只教多元情慾的探索,卻沒教身體的自主、責任、法律、感情,沒有把這些都連結起來是很可怕的。「現在空有一個課綱,什麼配套都沒有,有什麼用?」龍芝寧感慨。
例如,在這次的性別平等教育教學指引裡,出現「墮胎是一項合理、合法的選擇」一語,先不談生命與尊重的教育,單就法律來說,就違反目前台灣的《優生保健法》規定。顯見在制訂教材和教學指引的過程中,缺乏周全的衡量與統整的思考。
「凡事皆可教,但未必都有益。教育本來就是一種選擇,不僅是價值的選擇,也是優先順序、輕重緩急的選擇;更重要的是選擇的依據,需要以孩子的健全發展為優先考量。」兒童發展專家周育如提醒。
周育如也強調,性別平等教育引起爭議,是因為很多的東西都沒有準備好。老師沒有裝備、孩子沒有防護、父母也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就要把這殘缺的性別教育拿去教孩子,難怪引起反彈。
以上資訊來自親子天下部分文章,若對相關資訊有興趣(疑慮)者,歡迎至 台灣真愛聯盟官方網站 對於性別平等教育有意見者,也可以參加連署表達希望教育部重視的聲音,自己的孩子自己保護,不要讓孩子在混亂不明中接受毫無系統的知識。政策、師資、教材、配套措施都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