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真是羨慕芬蘭人的幸福。芬蘭以「平等」對待每位民眾,而平等的代價並不便宜,芬蘭所得稅率從35%起跳,最高超過60%。國家將近一半的GDP是來自稅收,位居全球第六高。不過芬蘭人似乎繳得心甘情願。因芬蘭每年用在社會福利的支出,佔四分之一的GDP,比重是美國的兩倍多,台灣的五倍。


  在芬蘭,平等是一種生活態度,不是施捨的口號。前任總統(卸任後仍身兼要職)和民眾一起排隊通關;現任總統出入只有二名隨扈,住家天花板會漏水,聖誕折扣時也會去搶便宜貨。在芬蘭的報章廣告中看不到富豪名媛新聞,也鮮少奢華時尚的報導。


  不過最能展現芬蘭平等價值,是在道路上。芬蘭的交通違規罰款是按照犯行輕重以及所得「累進」,賺得愈多罰得愈重。前幾年,某二十七歲網路創業家開著拉風的BMW跑車,以118公里時速飆過市區,結果吃下一張相當於二百三十幾萬台幣的罰單。這是公平嗎?芬蘭法律規定,既然犯法,有錢人受懲罰的「痛苦」程度,應該和窮人同樣平等。


  教育,已成為芬蘭最成功的出口產品。在經濟不景氣時,政府反而增加教育、研發等經費,希望藉此投資未來,挽救經濟。所以,小孩出生以後,就能領到兒童福利金、未成年生活補助等福利。芬蘭更鼓勵家長照顧孩子的制度。母親有薪產假長達四個月,父母也能申請育嬰假長達半年,同時可領到六成薪水。兒童三歲以前的無薪兒童照顧假則可長達三年,政府會發給兒童照顧津貼。當然托育服務和圖書館更是完備。


  九年一貫教育,所有費用皆政府買單,這個決策延續三十年至今,不因政黨輪替而改變。


堅持平等精神,一個不能少,平均每校約150人,班級人數不超過二十人,小班小校的制度有利於「無一人落後」,沒有貴族和平民學校之分。


  在OECD(經濟合作開發組織)國家評比中,芬蘭是運用教育資源最有效率的國家之一。不同的是,在大多數國家,高等教育學生平均分配到的經費最多;反觀芬蘭,投資在初級中學生的經費,每人平均達八千兩百美元。


絕不放棄學習慢的孩子,採用資源專注的另一個好處是,芬蘭學生的學習表現並沒有明顯城鄉差距。


芬蘭反對對學生進行任何形式的「分類」或「排名」,說「資優」和「菁英」是犯大忌,更沒有能力分班這回事。


全球最嚴格的師資標準。自一九七九年開始,教委會就定調,中小學老師屬「研究型」,必須具備碩士學歷。師資教育從原本的三年,延長為五年,高中生畢業申請師範學校時,除了要看在校成績,還必須通過層層面試,確認有教學熱誠與創新思維,才能擠進錄取率僅10%的師範窄門。儘管門檻高,又受歡迎,但教師在芬蘭並非高薪工作。「做老師不是為了錢,是因為我們真的相信這份工作對芬蘭很重要。」師資即國力,老師愈好,國家就愈強大。


    看看他國的優點,想想自己國家,一樣是小國,但人家看得遠;而我們呢?別說教育了,社會福利,看的到用不到。真不知政治人物何時才能認清,國家重要的是未來、是方向,而不是自身的利益啊!


 


以上資料來自天下雜誌出版之〈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ll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