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各位爸爸媽媽們,都是用什麼方法來獎賞或處罰孩子?方法千百種,我想大家最常用亦或是最常聽到的應該是點數規則。老實說帶我姪子時,我並沒有接觸過用獎勵的方式來鼓勵他,如果他犯了錯一定是體罰(罰站、打、關廁所等等),因為不是自己的孩子,深怕教的不好學壞了,一個沒有爸爸疼媽媽愛的人,他是要如何在這個社會上立足,更害怕外人的閒言閒語,說不是自己的孩子就放任他變壞等等。有種莫名的壓力壓著我,可想而知的也壓著他。


  一直到了老大上了幼稚園後,我發現幼稚園老師會用蓋印章的方法,來鼓勵小朋友的表現。當然自己也依樣畫葫蘆的實施起點數制度,但不是我忘了幫他們加點數就是他們不熱衷這樣的方式,結果實行了一陣子,就沒下聞了。


  後來看了一本書:「正面教養,我把孩子變乖了」,裡面首先提到的是家長本身的情緒控制,後來說到了運用點數制度,改善了許多孩子壞習慣的方法與案例。看了以後才發現自己定的規則錯誤百出,經過修正後,真的有看到效果,不過真的要持之以恒,項目是可以調整的。


  我重視孩子們的品格表現,所以項目裡大約的內容有說好話(請、謝謝、對不起等)、作好事(幫助同學或兄弟等)、每日功課閱讀等等。有賞當然要有罰,本來一開始是使用倒扣點數的方式,看了書之後改變方式,因為書裡提到了,孩子們努力的得到了點數,但卻因其他的問題,把他們先前的努力給否決掉,如果換成是成人的我們,會服氣嗎?所以取消了倒扣點數,針對犯錯的事,給予小懲罰,如老大一騎上腳踏車,追求速度感的他,當然把我們的叮嚀拋在耳後,而我會先告知他騎太快,可能會發生的危險,之後處罰他一、二天的冷靜期(不能騎腳踏車,除非他可以保證他的速度)。


  集了點數後,當然可以換零用錢了,我用的是一點換5元,每個星期六結算一次,當天找時間幫他們蓋印章,他們只要在結算點數時,算每一天有幾點,然後再把7天加起來,大寶貝還不會乘法,可是他會用5的倍數去算,而小寶貝當然只能累加後用計算機囉!



    乍聽之下好像很多零用錢,不過他們的零用錢需要支付自己的文具用品的半價,其他的若有到夜市或是出門遊玩時可以帶一點去,而一點是多少呢?就看看他們理財的方式囉!也是我們機會教育的時候了,小朋友通常不會有存錢的概念,而我們要分析給他們知道,賺了錢並不是一次全部花完的,要分配一下,要不然突然要買些文具時或是突然非常想要某個玩具時,沒有零用錢,你怎麼辦呢?或是比較給他們聽,如果只有50元,你要買便當還是要玩具等等?


    我要讓孩子們知道,只要努力,表現良好的話,他們就會得到相對的報酬,絕對沒有不勞而獲的事,而報酬只是附屬獎品,真正受益的是他們的品格與內涵。我並不吝嗇給予點數,看到好的行為或表現時,即時的鼓勵(蓋點數),會讓他們作的更好。不過幫忙家事除外,因為家是需要大家一起維護的,不是媽媽一個人的責任,所以作家事是不列入點數的。


  每一筆收入與支出,都要記在自己的帳本裡,我會不定期抽驗看看帳本結餘與現金有無出入,若是金額相符還可以蓋3點作為獎勵,也訓練他們觀察支出項目,有無浪費。從小養成記帳的習慣,長大後若能持續下去,對他們有益無壞。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llian 的頭像
lillian

品格~知足~感恩 (9 ♥ Lu 家族)

lilli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