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最近吵的沸沸揚揚的澳洲打工事件。媒體以移花接木的方式報導了這則新聞,嗯……應該說是聳動的故事,的確讓社會掀起正反二面熱烈的論戰,我想說的是它突顯的問題確實很嚴重,但不是因為「台勞」這二個字。
從這個事件看出台灣社會的就職市場出現多大的問題,青年學子在台灣找不到可以足以改變生活的謀生方式。就如很多人覺得學歷那麼高,怎麼需要到國外作出賣勞力的工作呢?留在台灣,只要肯作一樣也有勞力的工作啊!沒有錯,台灣是很缺基層工作者,但如果他們在台灣做這些工作,先不論薪資之少、工作時間之長,他們以及他們的父母早就被親朋好友關愛的口水給淹死了。
學歷高真的就代表能力高嗎?在這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社會風氣裡,造就了一堆碩、博士,而這些完全沒有生活能力、對未來沒有目標、不肯屈就不合身份的職業,慢慢變成啃老族。不是他們不行,是我們社會的觀念有問題,讓現在技術層面出現嚴重的斷層,未來水電壞了沒人會修、車子壞了找不到師傅,這些看似低下的工作,才是撐起台灣的推手,而這些人才到哪裡去了?
年輕人敢遠離故鄉,到外國遊學打工,是一件非常值得鼓勵的一件事,為什麼被曲解到當事人不敢出面說明。一樣付出勞力,到澳洲可以得到豐厚的報酬,又可以經歷與眾不同的事物,和留在台灣真的差很大。也許有經濟的壓力,迫使他們尋求更快、更多的方式,又有什麼錯?就如大家所談的在台的外勞,他們的學、經歷也都不低,只是他們國內無法提供適合他們的工作,為何要如此貶低他們,就像最近一則新聞,它述說北部一家科技工廠租了一棟透天三樓的房子要作為外藉員工的宿舍,竟然社區一千多位的住戶連署抗議,請他們搬走。台灣憑什麼有這種優越感,他們是來幫助我們,因為台灣沒有人要做,他們遠離故鄉來賺點微薄的薪資,就要被我們看的這樣的不值。難怪大家一看到「台勞」反應如此之大。
需要改進的是社會民眾的想法,和政府有為的政策,人民求的是安居樂業,如果國內的就業市場健全、公平,孩子們那還需遠走他鄉。如果「行行出狀元」,就不需浪費那麼多的成本,學生依據興趣選擇自己拿手的技術,有尊嚴的過日子,學歷真的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一個有希望的未來。
與各位分享小野老師的文章:流浪、勞動、謀生,哪裡不對?
留言列表